孔子 (551-479 BCE)

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。儒家学派创始人,被尊为"至圣先师"。其思想核心是"仁"和"礼",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。

主要贡献: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,创立儒家学说,提出"有教无类"的教育理念。

时代:春秋时期 | 代表作:《论语》

孟子 (372-289 BCE)

名轲,字子舆,战国时期邹国人。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,被尊为"亚圣"。提出"性善论",强调人性本善,主张"仁政"和"民贵君轻"。

主要贡献:发展儒家政治哲学,提出完整的性善论体系,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。

时代:战国时期 | 代表作:《孟子》

荀子 (313-238 BCE)

名况,字卿,战国末期赵国人。儒家重要代表人物,提出"性恶论",强调后天教育和礼法的重要性。其思想对法家有一定影响。

主要贡献:提出性恶论,强调礼法制度的重要性,发展了儒家的政治哲学。

时代:战国末期 | 代表作:《荀子》

董仲舒 (179-104 BCE)

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,提出"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"的建议,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。发展了"天人感应"理论。

主要贡献: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,建立系统的天人感应理论体系。

时代:西汉 | 代表作:《春秋繁露》

朱熹 (1130-1200)

字元晦,号晦庵,南宋理学家。理学集大成者,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。强调"格物致知"和"存天理,灭人欲"。

主要贡献:集理学之大成,注释四书,建立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,影响后世数百年。

时代:南宋 | 代表作:《四书章句集注》

王阳明 (1472-1529)

名守仁,字伯安,号阳明,明代心学家。提出"心即理"、"知行合一"、"致良知"等思想,创立阳明心学。

主要贡献:创立心学体系,强调内在的道德自觉,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。

时代:明代 | 代表作:《传习录》